細單位的價格瘋狂



文︰姚松炎教授

月初,《華爾街日報》有一則取笑香港蚊型住宅單位售價瘋狂的報道,指香港一個180方呎的微型單位,面積細得只夠放一輛車或者一間廚房,售價竟要美金五十萬元(約四百萬港元),即每方呎售價二萬二千元,匪夷所思。

事實上,細單位(甲類住宅)價格自去年初又再度急升,其年度升幅更跑贏大市,四月份的年度升幅已達23%,而大單位的只有9%,即細與大單位的年度升幅差為+14%。

有不少評論認為細單位價格升幅跑贏大市的現象是因樓價太貴,令中型單位不能負擔,因此需求集中細價樓,但若回顧過去十五年數據,這現象並非近期樓價高企才出現的,而是自從2004年起開始轉勢,從2009年起已經開始跑贏,當時樓價尚未太貴,反映這現象的成因並非樓價太高。

辣招令需求走向細價樓

根據差估署樓價指數,2009年以前的細單位價格一直排行在五類住宅中最低,以2004年6月為例,細單位價格指數只有69.7,大單位卻是106.3(均以1999年為100,下同)。但自2009年起細單位的價格便快速爬升,至2013年11月細單位的價格指數更橫越四線,榮升為五類指數中最高,最新(4月)細單位指數為325.7,而大單位的指數只有284.5,即細單位樓價在過去12年間升了4.5倍,而大單位同期只升了2.8倍。

若以升幅比較,1999至2008年間細與大單位價格的年度升幅差為-5%,期間絕大部份時間細單位的價格升幅比豪宅的低;但2009至2015年間,兩者的差為+9%,即期間細單位樓價升得比豪宅快,且升幅有拾級擴大之形,明顯轉勢。

首先,時間上這趨勢與辣招時間表相當脗合,有理由相信這趨勢是與辣招有關,譬如收緊按揭成數和壓力測試等要求,逼令需求走向細價樓,愈升愈勇。

改建賓館潮加劇問題

但市面細單位的供應非常有限,皆因過去二十年,住宅供應主要集中中型單位,現時的細單位總數只有約三十五萬五千間,約佔全部住宅樓宇的三成,去年只新建了2,160間細單位,難以滿足政策引導的新需求。

相反,一直以來,拆樓的主要對象大多數為細單位(唐樓格式),去年差不多拆了1,300間,佔全年拆樓(住宅)數量的一半有多,亦抵銷了新建細單位的六成。

加上自由行政策和非本地人士來港政策從2004年起施行,大量市區的細單位被改裝為賓館或者宿舍,令問題進一步加劇。


(原載頭條日報<房產學人>專欄)